本场音乐会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华语环球节目中心“南海之声”策划、制作,配合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
2023年11月12日,第二季“听见彼此”音乐会登陆CCTV4中文国际频道,陆续在美洲版、亚洲版和欧洲版播出,并于13日在CCTV4各新媒体平台、南海之声广播及新媒体平台,为观众献上了一席跨越时空与地域的音乐盛宴。
音乐会节目获中国外交部多个驻外使领馆发布,也得到印尼驻华大使等海外嘉宾的高度肯定,并最终收获了多个热搜,包括摩洛哥女歌手迪娜、《西游记》片头曲创作过程等,成为网友们热议的话题。
本场音乐会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华语环球节目中心“南海之声”策划、制作,配合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融汇了全球20种中外非遗乐器,糅合十几种音乐曲风,参与的音乐人从格莱美奖获得者到大学生歌手,覆盖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
音乐会依然延续了质朴而国际化的演出形式——不设华丽的舞台,仅以音乐为纽带,联结全球各地或素不相识、或配合默契的乐友,隔空齐奏、同唱一首歌。
当观众觉得一场音乐会好听又好看时,需要编曲、摄制、后期与视效团队每一个环节的审美在线、品质在线。
脑洞编曲,灵动演绎
音乐会的一大亮点来自又民族又电声的《东盟Style》。东盟各国的民族乐器大部分比较小众——缅甸竖琴、老挝笙、柬埔寨胡琴、甘布思、库林堂等都与各国的文化传统息息相关,要让它们同时出现又符合电视观众的欣赏习惯,此前或许有过类似的作品,但肯定凤毛麟角。
然而,《东盟Style》做到了。编曲老师制定了一套“游戏规则”——规定了统一的演奏速度和音调区间,在这个框架下请各国艺术家去尽情发挥。就这样,通过融入《茉莉花》,中国的年轻DJ带着东南亚民族音乐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成就了一幅动感又现代的东南亚音乐风情画。
中国驻东盟使团团长侯艳琪、印尼驻华大使周浩黎对《东盟Style》点赞和转发,并高度肯定其促进了中国与东盟国家人文交流,增进人民友谊,助力建设共同家园所发挥的积极作用。
另一首惊艳众人的作品源自86版《西游记》,在《女儿情》和《云宫迅音》经典旋律的基础上加入古筝、圆号、吉他和架子鼓,形成了别具一格的《摇滚西游记》。
担任主唱的摩洛哥人气女歌手迪娜因为普通话太好,演唱很有代入感还一不小心冲上了热搜。
阿拉伯世界一直流传着一句古老的谚语:“求知,哪怕远到中国。”这位在华12年的摩洛哥姑娘迪娜,就是通过翻唱中文歌逐渐掌握了地道汉语。如网友点评的那样:“只听声音,以为是中国人唱的。”
全媒体传播中的精致与巧思
音乐会在广播、电视、新媒体多平台分发,但又用心地制作了完全不同的版本——电视版让人感受到节奏的紧凑,新媒体版注重网感与年轻态包装,广播版体现了音乐的可听与伴随——这是音乐会根据不同媒体特点进行全媒体化传播的用心设计。而在预热产品中,人们可以看到精致的动画,创意十足的古风海报,以及故事性极强的预告版。
如果把世界音乐发展史比作一个画廊,我们的确可以在其中偶遇古典音乐、电子音乐、歌剧艺术、中国民乐、流行音乐、雷鬼、摇滚乐等各种风格。这种美好的类比与联想,在本场音乐会的动画产品中变成了“现实”。
音乐会中最富想象力和生活情趣的要数由厨房生活用品和东西方打击乐共同营造的《海上暴风雨之夜》。雨棍、海浪鼓、手碟、建鼓、管钟之外,该节目的主创、来自上海民族乐团的打击乐首席王音睿老师还专门和打击乐一起讲述这个“海上暴风雨之夜”。
而在另一个节目《城市节奏》中,不仅通过邀请新加坡国民歌手范文芳和阿杜以复古风出演,也在动效中隐藏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曾风靡中国大陆的多部新加坡电视剧,唤醒了很多观众的共同记忆。
音乐与情怀的跨国对话
本场音乐会堪比一本乐器的“百科全书”,打开这本“书”,只见书里的东西方乐器在不同肤色的音乐人手里,焕发了全新的生机。
拿《丝路逍遥游》来说,历史悠久的乐器阮、大鼓和编钟分别在中西音乐家的演奏下相互诉说,不断变化的节奏与山海相间的画面赋予了传统国乐全新的现代气质,就像走完了一趟琴弦上的丝路神游。
格莱美奖获得者、琵琶演奏家吴蛮与叙利亚裔的卡农琴演奏家费拉斯·克瑞斯坦以“茶”为题即兴,是“心有灵犀”的又一力作。
卡农琴的弹拨方式唤起了吴蛮的童年回忆。她生长在茶文化之城杭州,小时候经常随家人采茶。在吴蛮看来,手指在卡农琴弦弹、挑的时候像极了摘茶叶的动作;而琵琶的滑音又仿佛是冲茶的水流,自高处落入茶碗。二者一唱一和,即兴之中弹出了充满律动感的茶园之歌。
中国与亚洲许多国家拥有共同的音乐文化记忆。许久未见的马来西亚歌手阿牛带来了充满马来西亚市井风情的《Mamak档》。节目中,他一人演奏多种乐器,带领食客载歌载舞,中国驻马来西亚大使馆也通过境外社交平台转发了这首歌。
另一首极具地方特色和民族风韵的是中印尼合唱的《星星索》。这首经典船歌已有太多版本,而本次翻唱的两位实力唱将——黄龄和印尼知名歌手Sandhy却带来了不一样的音乐感受。中国驻印尼大使馆官方账号也转发了这首全新的《星星索》。
印尼本地媒体Bharata Online在其首页对《星星索》进行了推送。
印尼著名歌手Andy Qiu点赞称:“一首印尼民歌被演绎得那么精彩!特别是印尼和中国歌手联手演唱,巴达克语和汉语相得益彰,那么协调完美。希望印尼中国友谊长存!我感到非常高兴和荣幸。”
最能反映闽南侨胞情感的一首歌是《梧林》,主唱柯华智是从小在菲律宾长大的华裔青年。当他走进侨乡梧林,流连于番仔楼的时候,不禁感慨自己好像回家了。歌曲中加入了古老的南音,与闽南语、菲律宾语交相呼应,婉转动听。
菲律宾福建青年联合总商会会长洪聪晓说,《梧林》穿插了闽南话、南音和菲律宾语,更容易引起在菲律宾华裔的共鸣。
一首中国“80后”记忆里唯美抒情的武侠剧主题歌《追梦人》,通过全新改编,由近40国青年跨国联唱,也呼唤更多国家的青年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音乐会获得了良好的反响,中国驻东盟使团,中国驻印尼、菲律宾、老挝、马来西亚、文莱、摩洛哥等国家使馆,以及马来西亚驻华使馆、印尼驻华使馆、摩洛哥驻华使馆等分别通过新媒体平台官方账号转载音乐会精彩片段,向各国民众展现跨越国界和语言的艺术魅力。包括泰国《星暹日报》、印尼《国际日报》、菲律宾《世界日报》在内的多家东南亚主流华文媒体在重要版面对活动给予了重点报道。
中国著名作曲家付林先生在收看完“听见彼此”音乐会后也不禁感慨:“大家都来一起唱,是为了表达我们的最终目的——大家都通过音乐互相了解、互相认识、融合,增加我们对世界的认识。”
主办方表示,目前,全球因为分歧或意识形态的不同动荡不断,而音乐其实是最理想的通用语言之一,能帮助不同文明的人们理解彼此、“听见彼此”。音乐会的内核也正是“融合”,期待这个音乐IP能在近两年成功的基础上,继续在创作理念、编曲制作和国际传播等方向上不断创新,越来越多元地吸纳、交融不同国家的音乐,为国与国、人与人之间的善意歌唱,也推动不同国家人民的相互理解、相互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