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柬埔寨金边郊外的养殖池塘边,31岁的技术员Chea Kimhay经常为水体富营养化问题困扰。今年夏天,在“耕海牧渔”上海暑期学校中,他找到了破解这一难题的金钥匙——生物絮凝技术。
“中国的生物絮凝技术让我眼前一亮,”Chea兴奋地说,“这种技术不仅能改善水质,还能提高饲料利用率,正好可以解决我们的难题。”最让他印象深刻的是,这项技术操作简单、成本低廉,非常适合在柬埔寨推广。
作为长期工作在养殖一线的技术员,Chea深知本国水产养殖的痛点。“柬埔寨每年要花大量外汇进口水产饲料,因为我们缺乏本地化的研发能力。这不仅推高了成本,也制约了产业发展。”
暑期学校期间,他还体验了中国传统漆扇制作。“在绘制漆扇的过程中,我体会到中国人对细节的重视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这种精神同样体现在他们的水产技术研发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