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增进海洋保护“南南合作”,深化区域海洋治理经验共享,促进周边国家民心相通, 9月15日至22日中国海南智渔可持续科技发展研究中心(简称“海南智渔”)在海南省科学技术协会的指导下,邀请来自中国、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海洋保护公益组织的青年和学者10人齐聚海南,围绕海洋保护区建设、渔业资源管理、社区可持续生计、应对气候变化等核心主题举办了为期8天的交流培训活动。
东南亚环保组织的青年与学者聆听中国红树林保护经验
本次培训从中国海洋生态和渔业管理法律法规为切入,系统解读了中国海洋保护的制度框架,并围绕气候变化适应、社区协同发展、公众参与等议题,通过案例剖析和方案共创等方式,加深了对彼此国家海洋保护的理解。
在海口市演丰镇北港岛,学员们实地考察当地红树林保护与旅游业协同发展的实践成果,体验了当地生态赶海,渔网包编织等文化体验活动。大家纷纷表示对北港岛乡村发展及生态基础建设印象深刻。
东南亚环保组织的青年与学者走访荣山寮村
在海口市西秀镇荣山寮村,学员们了解当地“渔旅融合”发展的理念,参观了当地特色的“沙滩鱼市拍卖”,组织了净滩活动,并对当地旅游业发展水平交口称赞。丰富多彩的学习内容,轻松活泼的讨论氛围深化学员间的相互理解和情感联结。
东南亚环保组织青年参加净滩活动
海南省科学技术协会国际合作部部长朱玲期待学员们通过本次培训,将中国在海洋保护区管理、红树林修复、乡村振兴等方面的经验,与东南亚国家的实践相结合,共同探索气候韧性社区的发展路径,实现真正的民心相通。
来自菲律宾的乔塞特·埃姆伦·杰尼奥认为,这次活动经过精心设计,让我们了解了海南岛活力盎然的文化历史的同时,获得对中国海洋保护体系的理解。来自印度尼西亚的瓦希德·苏赫尔菲安表示,“我特别喜欢那些亲身体验的环节和思想碰撞的交流。这让我意识到知识共享对各国可持续渔业具有非凡意义。”
马来西亚青年拉维娜·金·莱表示,在海南,渔民、妇女和年轻人都积极参与到从渔业到生态旅游的转型中。旅游业和可持续渔业的有机结合正在让滨海社区变得更有发展韧性。
马来西亚青年拉维娜·金·莱参加海洋生态保护的讨论活动
据悉,海南智渔设立“蓝色气候伙伴”项目,旨在响应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13(气候行动)和SDG14(水下生物)以及我国倡导的《蓝色伙伴关系原则》,构建由中国-东南亚民间公益组织海洋领域青年交流合作网络。
“青年有活力,合作有温度,行动有回响。”海南智渔气候项目主任乔峰表示,未来“蓝色气候伙伴”项目将持续深化与东南亚伙伴的合作,推动更多“一带一路”共建国家青年走进海南、了解中国,共同守护蓝色星球,谱写南南合作的青春篇章。
东南亚环保组织的青年与学者参观访问海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