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有国家大剧院的演出动态,有对参演的艺术家或艺术团体的采访,还有重要演出的录音转播或现场直播,在这里不仅能欣赏到国家大剧院上演的精彩演出,更能对国家大剧院的发展动态有全面深入的了解。《国家大剧院》分为两个部分,上半部分《剧院看点》介绍大剧院演出消息,下半部分《聆听大剧院》欣赏在大剧院举办的音乐会或歌剧的演出实况。
国家大剧院“华彩秋韵”线上系列演出上演了国家大剧院歌剧音乐会《冰山上的来客》。1963年,长春电影制片厂故事片《冰山上的来客》风靡了大江南北,影片中的插曲《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怀念战友》等更是成为了家喻户晓的金曲,深入人心。 2014年,国家大剧院将这部民族经典作品以歌剧形式搬上舞台,并邀请中国当代著名作曲家雷蕾担纲作曲,著名词作家易茗担任编剧,著名导演陈薪伊执导,携手国际创作团队,实现了国家大剧院“中国故事、国际制作”的首举。 此次演出突破了传统音乐会的形式,在音乐厅的舞台上构建戏剧空间,通过简单而有效的戏剧调度,辅以一定的布景、服装、道具、灯光等舞美手段,让观众在音乐厅也能领略到歌剧作为整体艺术的魅力。
国家大剧院推出了“华彩秋韵”线上系列演出,其中“粉墨人生”国家大剧院京剧名家名段荟萃(第一期),作为首场戏曲类线上演出亮相该系列,在线上第一期的演出中,胡文阁、迟小秋、李宏图、史依弘、李胜素、于魁智等京剧表演艺术家们齐聚国家大剧院,为观众带来一场经典名段集萃的京剧盛宴。
国家大剧院推出“华彩秋韵”系列演出首场音乐会“繁华众声”,著名指挥家张艺携手笛子演奏家陈悦与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演绎了汇聚来自中外多位作曲家的经典篇章。特别值得关注的是,本场音乐会成功实现了多个首次。首次全球音乐会“8K+5G”直播;首次在舞台艺术类演出中启用“8K+5G”转播车;首次让“8K+5G”技术呈现在消费类电子产品上;首次实现面向消费终端领域的大规模8K超高清网络云分发,将“8K+5G”应用从点对点示范应用扩展到面向8K电视和5G手机的消费级应用,让“8K+5G”技术走进老百姓的消费生活中。 当晚音乐会在张艺的指挥下,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首先奏响了巴赫的《D小调恰空》。在巴赫的音乐结束后,张艺执棒乐团继续奏响了挪威作曲家格里格的《抒情组曲》,以及斯美塔那《我的祖国》著名的片段“沃尔塔瓦河”,此外,乐团还奏响了中国观众耳熟能详的“我的祖国”,这是电影《上甘岭》中的经典旋律,两部“我的祖国”交相辉映,尽显音乐中超越国界的家国情怀。随后,笛子演奏家陈悦登台亮相,吹响了中国作曲家于京君创作的竹笛协奏曲《新柳水令》,作品中浓厚且地道的民族音乐元素让观众耳目一新。最后,音乐会在老一辈作曲家施万春为电影《开国大典》创作的主题曲《人民万岁》中达到高潮。
当晚音乐会在拉赫玛尼诺夫的《第二钢琴协奏曲》中开启,这是国家大剧院“声如夏花”系列音乐会首次将钢琴协奏曲献给观众。张昊辰以他深沉凝练的理解,奏出作品充满忧愁与纠结的第一主题,在杨洋的指挥下,乐团与钢琴在波澜起伏的竞争与妥协中创造出连绵不绝的听觉享受。经历了第二乐章的“如水静谧”和第三乐章的“盛大狂欢”后,百余位观众在重回现场的感动中爆发出热烈的掌声。短暂的舞台调整后,杨洋指挥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奏响了拉赫玛尼诺夫创作的最后一部大型管弦乐团作品《交响舞曲》,作曲家在这部作品融入了他的新灵感和对过去创作和故土的记忆。在杨洋的冷静沉着的处理中,这部作品的忧郁气质和恢弘大气展露无遗,乐团也将拉赫玛尼诺夫“最后的火花”演绎地绚烂夺目。
本场音乐会以“命运之爱”为主题,指挥家李飚与小提琴家吕思清携手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联袂演绎两部经典之作:中国作曲家赵季平的《第一号小提琴协奏曲》和俄罗斯音乐巨匠柴科夫斯基《第五号交响曲》。赵季平的《第一号小提琴协奏曲》首演于2017年,这部作品酝酿构思了十年之久,该曲以民族音乐语汇谱写了充满温暖、光明和希望的大爱情怀,展现所有跌宕起伏终将归于平和的包容之道。相信在2020这个注定不平凡的年份,这部美好的作品会给我们带来全新的感动。
本场音乐会的作品大多取材自中国民间音乐,从秀美的江南小调到苍茫的西北旋律,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华夏曲调浓缩在一场音乐会中,让观众在聆听中国传统文化的交响表达之余,更感悟到了“炎黄故事”中的隽永篇章。当晚音乐会,上演的是鲍元恺代表作《炎黄风情》中的第五章节《江南雨丝》,它由《无锡景》《杨柳青》《拔根芦柴花》《紫竹调》四首江苏民歌主题改编,以江南民歌特有的细腻柔婉、清新秀丽,勾勒出一副小桥流水人家的烟雨画卷;以及作曲家吴祖强、王燕樵与著名琵琶演奏家刘德海先生合作创作的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最后一曲慷慨激昂的《红旗颂》将音乐会推向高潮
音乐会现场由罗旭担任主持人,隋博睿、刘晓星担任钢琴伴奏。音乐会中,《人民军队忠于党》《我为伟大祖国站岗》《当那一天来临》《我是一个兵》《打靶归来》《我爱祖国的蓝天》 震撼有力,唱出了出人民军队守卫祖国、守卫人民的豪情壮志,令观众心潮澎湃;《不忘初心》《战士与母亲》《毛主席的战士最听党的话》真挚动人,表达了战士们内心对祖国母亲的炽热爱恋;《愿亲人早日养好伤》《大红枣儿甜又香》《万泉河水清又清》诉说着军爱民、民拥军的鱼水深情;《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芦花》《小白杨》述写战士们的乡情、亲情与爱情,抚慰着军人心中最柔软的角落;老电影中广为流传的歌曲《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地道战》唤醒父辈的记忆。正曲结束后,加演了《强军战歌》与《歌唱祖国》,观众席掌声经久不息。一首首军歌金曲,不但唱出了战士们的军营情怀,也是大众心中永不褪色的时代旋律。
在当晚的音乐会中,三位歌唱家精彩再现了歌剧《长征》《运河谣》中的《三月桃花心中开》《我的爱人,你可听见》《涛声阵阵拍客船》《秦生啊,你还好吗》《灿若星辰的目光》等观众耳熟能详的唱段,国家大剧院驻院歌剧演员张心、王凯、金郑建、李欣桐也以动人的歌声唱响了歌剧《冰山上的来客》《方志敏》《兰花花》中的选段,美妙的旋律令人想起歌剧中的动人故事,感受到了歌剧的无穷魅力。除九首中国歌剧选段外,本场音乐会还精心挑选出歌剧《唐璜》《爱之甘醇》《茶花女》《艺术家生涯》《卡门》中的七个精彩唱段。在世界经典歌剧选段演出前,金郑建与国家大剧院合唱团团长、本场音乐会的音乐指导黄小曼、大剧院驻院歌剧演员王海涛、王冲共同分享了美声歌唱家的艺术之路,尤其是对法国、意大利等不同风格的歌剧进行了甄别。
本场音乐会主题为“四季留声”,上半场由国家大剧院音乐艺术总监吕嘉执棒,周阳、陈思军、刘晓昕和姬晶晶四位管乐声部首席担纲独奏,带来莫扎特的《降E大调交响协奏曲》,这部作品创作于1778年的巴黎,是莫扎特为当时在巴黎巡演的三位曼海姆乐团管乐首席与著名圆号演奏家潘托而作。“协奏曲之父”维瓦尔第一生创作了四百多部协奏曲,最著名的当属小提琴协奏曲套曲《四季》——包含“春”“夏”“秋”“冬”四部协奏曲,完成于1725年,至今仍是音乐会上最受欢迎的维瓦尔第的器乐作品。 这首维瓦尔第《四季》由窦聪昶、马魏家、陈述和李喆四位乐团弦乐首席分别领奏,他们用音乐绘制出春风、夏雨、秋收、冬雪的图景。这部作品以多元化的音乐语汇展现了作曲家眼中的四季更迭,是巴洛克音乐中写景抒情的代表作,其中包含很多观众们耳熟能详的经典片段。
音乐会以海顿颇具创意的《降E大调第103号交响曲》开场,交响乐之父海顿一生创作了104部带有编号的交响曲,这首《降E大调交响曲》是其中倒数第二首,是融合了作曲家毕生功力与感悟的巅峰之作。乐曲在一片肃静中由定音鼓渐起遂消的滚奏拉开序幕,令人耳目一新,因此被称作“擂鼓”,显示了“交响乐之父”海顿在乐队作品上的大胆和探索。音乐会下半场是莫扎特的《A大调单簧管协奏曲》,这是作曲家创作的唯一一部单簧管协奏曲,音乐会中,来自乐团的演奏家佐米·桑切斯,以精准的表现力将莫扎特独有的明丽真挚的旋律娓娓道来,为经历了疫情的观众们带来了难忘的心灵抚慰和精神激励。
当晚的音乐会在无限深情的混声合唱《唱支山歌给党听》中拉开帷幕,国家大剧院合唱团在驻团指挥焦淼的带领下,先后为现场及线上观众激情唱响17首颇具时代气息的经典合唱作品。其中,《唱支山歌给党听》《党啊,亲爱的妈妈》《延边人民爱毛主席》《游击队歌》《在太行山上》《我爱你中国》,一段段耳熟能详的旋律唤起激情燃烧的岁月,诉说中华儿女深深的家国情怀;《乌苏里船歌》《欢乐的那达慕》《手挽手》描绘出赫哲族、蒙古族、哈萨克族人民的幸福生活;电影插曲《渔家姑娘在海边》《绒花》跳动着清新质朴的音符,再现革命者轰轰烈烈的青葱岁月;《不忘初心》《天耀中华》《在灿烂阳光下》道不尽人民对党和祖国的浓浓深情。而国家大剧院原创中国史诗歌剧《长征》选段《三月桃花心中开》《神圣的土地谁敢来侵犯》《祝愿你们翻过神山》,尽展革命前辈的英雄主义与浪漫主义精神。
“不忘初心 为党颂歌”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9周年音乐会,以交响序曲《红旗颂》作为开篇,并以交响、独唱、对唱、合唱等多种艺术形式,唱响《不忘初心》《妈妈教我一支歌》《把一切献给党》《在灿烂阳光下》等作品,让观众在红色记忆中度过难忘的夜晚。本场音乐会将国家大剧院抗疫作品中的杰出代表作《天使告诉我》再次搬上舞台,在党的生日来临之际,向抗疫一线的“最美逆行者”表达致敬。 音乐会下半场完整呈现了《黄河大合唱》。这部传唱了80余载的经典之作,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伴随着中华民族走过从民族解放到寻求民族复兴的整个历史进程。
创作于1786年的歌剧《费加罗的婚礼》(又名《狂欢的一天》)是作曲巨匠莫扎特歌剧作品中的巅峰之作,被誉为“史上最完美的歌剧”,与威尔第的《茶花女》共同位列当今世界最常演歌剧之首。音乐会版歌剧《费加罗的婚礼》剧情呈现上,保留了核心剧情。剧中所有角色由国家大剧院歌剧演员队的7位歌剧演员完成演出,其中个别演员还首次挑战了一人分饰两角。同时,在乐队呈现上,由国家大剧院音乐艺术总监吕嘉担任指挥携手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的诸位艺术家们,首次尝试由11人组成的小编制乐队完成整场演出。
国家大剧院合唱团是国家大剧院的驻院合唱团,被公认为是一支充满无限潜能的专业合唱团。本场音乐会,是疫情以来合唱团的首场线上合唱专场音乐会,由驻团指挥家焦淼执棒,精选《半个月亮爬上来》《茉莉花》《军港之夜》《时间都去哪了》《不忘初心》等19首合唱团经典保留曲目,由50余人的合唱阵容精彩演绎。在这场音乐会里,观众不仅能透过熟悉的旋律徜徉在美妙的音乐中,还能在混声合唱、男声合唱、女声合唱的音色区分中,感受合唱艺术的多元之美。
著名指挥家李心草首次在线上音乐会执棒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先后演绎了布里顿《简易交响曲》、普罗科菲耶夫《D大调第一交响曲“古典”》、勋伯格《升华之夜》。 音乐会的三首曲目风格迥异、各具特色,曲调新奇、多元,可以称得上是20世纪音乐在脱离古典范式、开创全新音乐语言演变之路上的典型作品,向古典致敬、向未来探索,展现出一片“繁花初现”的景象。
为纪念贝多芬诞辰250周年,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的首场贝多芬交响专场。音乐会安排了贝多芬的《C大调第一交响曲》和《F大调第六交响曲“田园”》。国家大剧院以这两部交响曲向不同国度、不同民族的人们送去关爱与祝福,愿人们能够从贝多芬的音乐中汲取力量,获得内心的宁静。 此外,音乐会开场演出了由刘天华作曲的中国经典乐曲《良宵》。此曲原为二胡曲,刘天华以此曲描绘了他与友人欢叙守岁、共度良宵的愉悦心情,抑扬婉转的旋律、清新美妙的中国音韵,令听众心旷神怡。国家大剧院以此曲伴随海内外的线上观众共度良宵,期盼着疫情早日过去,与观众和海内外同行再度聚首,也表达了中国人民对世界人民的美好祝愿。
音乐会上,钢琴家盛原在大剧院的东展览厅里演奏了巴赫的《C大调前奏曲与赋格》、高平的《杂感No.1》及德彪西《意象集》卷二的三首作品。其中,巴赫的《C大调前奏曲与赋格》使用的是大剧院院藏的羽管键琴。古琴演奏家陈雷激与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的艺术家们还在大剧院橄榄厅前的大铜门处,带来了《广陵散》《劝君更尽一杯酒》《流水》三首作品。值得一提的是,古琴曲《流水》部分特别邀请到青年舞蹈家王亚彬即兴起舞,让音乐、舞蹈在此相汇。随后,国家大剧院合唱团在小剧场前厅呈现了《葡萄园夜曲》《苏丽珂》《船歌》《当我们年轻时》等曲目。
一首悠扬的弦乐四重奏拉开了本场演出序幕,北京广播电视台主持人春妮、谭江海的一首诗朗诵《春雨徘徊》,又将人们的记忆带回了这个令人难忘的春天。在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桥四重奏《沉思曲》的映衬下,那一场徘徊的春雨,为最美的逆行,留下了悠长的惦念。“千里驰援逆行去,生命如歌燕归来。”逆行的队伍迎来凯旋,春暖花开日终于可以纵情高歌,为生命礼赞。国家大剧院精选的5部抗疫歌曲《我们在一起》《天使告诉我》《天使的身影》《姐妹兄弟》《中国一定强》接连唱响,由国家大剧院歌剧演员队、国家大剧院合唱团和管弦乐团共68位艺术家倾情演绎。
国家大剧院“春天在线”系列音乐会第四场将继续带大家感受音乐的魅力。国家大剧院音乐艺术总监、著名指挥家吕嘉亲自执棒,在巴伯《弦乐柔板》、莫扎特《降E大调嬉游曲》《G大调小夜曲》充满真挚温暖的乐声中,感受“春天的拥抱”。
国家大剧院“春天在线”系列第二场音乐会“命运的回响”(下)
国家大剧院“春天在线”系列音乐会的第二场“命运的回响”再次与广大观众、乐迷在“云”中见面。本场音乐会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的艺术家们带来了浪漫主义时代音乐巨匠马勒、柴科夫斯基的音乐作品,此外还有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打击乐首席刘恒的精彩新作与大家见面。
聆听大剧院
国家大剧院
聆听大剧院
国家大剧院
聆听大剧院
国家大剧院
聆听大剧院
国家大剧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