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常记录_fororder_640webwxgetmsgimg (1) 拷贝
平常记录
平常生活,亦有光芒——《平常记录》是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一档资深的历史人文类节目,旨在“发现历史、照亮未来”。节目内容以中国近、当代史为主,兼顾当下中国人的生活,小故事、大背景,人文角度,真实客观地呈近代以来的中国社会,讲述地道,制作精良。
  • 平常记录_fororder_1149969853
    弥亚牛
  • 像孩童般充满对世界的好奇心——博物教育专家杨晔_fororder_webwxgetmsgimg(2)_副本
    傅娇娜
  • 平常记录_fororder_CqgNOls66ZmABFVOAAAAAAAAAAA644.85x85
    査香玲
单集节目
  • 2020-05-19

    《民国时代的爱情故事》系列:红尘旧梦--周旋(上)

    1920年,周璇出生于常州的一户苏姓人家,三岁那年她被抽大烟的舅舅拐骗到了金坛县的王家,改名为王小红。王家夫妇离异后,周璇又被送给了上海一家周姓人家,更名为周小红。周璇的一生经历了太多情感与心灵的磨难。在银幕上,她可以游刃有余地塑造角色;在舞台上,她可以光芒四射地尽情放歌;生活中,她的单纯、轻信,还有艺人特有的敏感和多疑。当时代发生大变迁,当遭遇的人和事都不如她想象的那么美好时,那些曾经给过她无数辉煌的光环却令她无法再拥有宁静。

  • 2020-05-19

    《民国时代的爱情故事》系列:张爱玲(下)

    张爱玲(下)民国时代的爱情故事系列:1944年8月,张爱玲与胡兰成结婚。没有任何仪式,只有张爱玲的好友炎樱为证。“胡兰成与张爱玲签订终身,结为夫妇。愿使岁月静好,现世安稳。”前两句是出自张爱玲之手,后两句出由胡兰成所撰。这一段时间,也是张爱玲创作生涯中的黄金时间。胡兰成对她的写作是有帮助的,两人会一起讨论一些文学话题。而张爱玲的散文《爱》,在开头就说,这是一个真的故事。

  • 2020-05-19

    《民国时代的爱情故事》系列:张爱玲(上)

    张爱玲(上)1944年8月,张爱玲与胡兰成结婚。没有任何仪式,只有张爱玲的好友炎樱为证。“胡兰成与张爱玲签订终身,结为夫妇。愿使岁月静好,现世安稳。”前两句是出自张爱玲之手,后两句出由胡兰成所撰。这一段时间,也是张爱玲创作生涯中的黄金时间。胡兰成对她的写作是有帮助的,两人会一起讨论一些文学话题。而张爱玲的散文《爱》,在开头就说,这是一个真的故事。

  • 2020-04-15

    战疫之消灭脊髓灰质炎

    一夜之间一千多名儿童瘫痪,这究竟是什么怪病?无药可医,全民恐慌,科学家们将如何应对?与死神争分夺秒研发疫苗,拯救了无数家庭,一粒糖丸,护佑了几代人的健康。本期《平常记录》为您播出战“疫“之消灭脊髓灰质炎。

  • 2020-04-15

    战疫之围歼血吸虫

    它让所向披靡的军队战斗力锐减;它让昔日祥和的村庄变成“鬼村“;它让数万民众闻声色变。一个看不见的对手,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新中国成立后,全国上下是怎样群策群力,送走贻害千年的“瘟神”血吸虫病?本期《平常记录》为您播出战“疫”之围歼血吸虫。

  • 2020-04-15

    战疫之灭天花

    天花,世界上最恶名昭著的传染病,肆虐人类的数千年间,它至少夺走了5亿人的生命。祸害了人类几千年的天花病毒,为什么最终向人类缴械投降?是谁为中国境内的天花病毒敲响了丧钟?中国又为人类消灭天花做出了哪些贡献呢?本期《平常记录》为您播出战“疫”之灭天花。

  • 2020-04-15

    战疫之抗虐疾

    20世纪60年代,全球疟疾疫情难以控制,中国组织全国科研力量协同作战。面对现代医药都无法解决的难题,中国科研人员是如何利用中医药优势击溃疟原虫?在人类对抗疟疾的历史中,中国起到了怎样的关键作用?本期《平常记录》为您播出战“疫”之抗疟疾。

  • 2020-04-15

    杨品骅:我跑到的地方,族人也能到达(下)

    2007年,一位台湾阿美部落小伙子被公司派来北京工作。北京奥运会结束,他选择辞去了副总的职位,留在了北京,成为北漂一族。他住过仓库,也曾有过没钱买机票回家的经历。如今的他是一位音乐人,是台湾漂流木文化艺术团创始团长、也是北京“VA·两岸人文复合式音乐餐饮”酒吧的东家。是什么让他选择留在了北京?他又为了什么在一路打拼?本期平常记录,我们讲述杨品骅的故事。

  • 2020-04-15

    杨品骅:我跑到的地方,族人也能到达(上)

    2007年,一位台湾阿美部落小伙子被公司派来北京工作。北京奥运会结束,他选择辞去了副总的职位,留在了北京,成为北漂一族。他住过仓库,也曾有过没钱买机票回家的经历。如今的他是一位音乐人,是台湾漂流木文化艺术团创始团长、也是北京“VA·两岸人文复合式音乐餐饮”酒吧的东家。是什么让他选择留在了北京?他又为了什么在一路打拼?本期平常记录,我们讲述杨品骅的故事。

  • 2020-04-15

    小林:武汉日记2020(下)

    2020年春节,一位武汉80后自由影视工作者小林,准备和女朋友在这里相聚,并且计划去澳洲参加姐姐的婚礼。不过一切因为疫情而改变,武汉封城,女朋友没能过来。而他成为了接送医护人员上下班的志愿者,并且拍摄起视频日记。患者、医护人员、志愿者、快递员、滞留的外地人、选择留下的外国人……小林记录下了普通武汉市民面对疫情的勇气和坚强,以及被源源不断传递的爱。两个月的时间,《武汉日记2020》点击量超过5千万。本期平常记录,我们讲述小林的故事。

  • 2020-04-15

    小林:武汉日记2020(上)

    小林:武汉日记2020 (上)2020年春节,一位武汉80后自由影视工作者小林,准备和女朋友在这里相聚,并且计划去澳洲参加姐姐的婚礼。不过一切因为疫情而改变,武汉封城,女朋友没能过来。而他成为了接送医护人员上下班的志愿者,并且拍摄起视频日记。患者、医护人员、志愿者、快递员、滞留的外地人、选择留下的外国人……小林记录下了普通武汉市民面对疫情的勇气和坚强,以及被源源不断传递的爱。两个月的时间,《武汉日记2020》点击量超过5千万。本期平常记录,我们讲述小林的故事。

  • 2020-04-15

    保护野生动物,就是保护人类自己(下)

    疫情发生以来,人们更加深刻地感受到,野生动物与人类的命运是如此息息相关。据统计,在所有新兴疾病中,有70%以上源于野生动物。我们如何才能做到与野生动物“相安无事”? 如何成为一名真正的动物保护者呢?本期平常记录听动物学博士张劲硕的分享。

  • 2020-04-15

    保护野生动物,就是保护人类自己(上)

    疫情发生以来,人们更加深刻地感受到,野生动物与人类的命运是如此息息相关。据统计,在所有新兴疾病中,有70%以上源于野生动物。我们如何才能做到与野生动物“相安无事”? 如何成为一名真正的动物保护者呢?本期平常记录听动物学博士张劲硕的分享。

  • 2020-04-15

    人类,从血泊中站起 (下)

    《左传·成公十六年》中有这样一句话 “国士在,且厚,不可当也。”其中,国士是指受君主敬重的人才。特殊时期,当死神来临时,可以以一敌万,以专业知识救人性命于水火的人,也堪称国士。中国抗疫英雄伍连德、中国疫苗之父汤飞凡、中国干扰素之父侯云德,他们面对不一样的时代,面对不一样的疫情时,都英伟如国士。本期《平常记录》为您讲述他们的故事。

  • 2020-04-15

    人类,从血泊中站起 (上)

    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总有勇士和智士提着一只小小的灯笼,离开温暖的人类家园,走进那个暗夜沉沉的、属于病毒和其他微生物的未知世界。他们走到哪里,人类智慧的光就照到哪里。在无数星星点点的微光照耀下,我们相信,人类最终会彻底看清这个隐秘世界的模样。本期《平常记录》为您选取了从中世纪到2020年人类战疫史上几次悲壮而英勇的历史时刻,去回望和凝视这些挺身而出的英雄。

  • 2019-09-10

    脸谱:中国传统审美观的表达(田有亮)

    在中国戏曲舞台上,我们常可看到一些角色脸上勾绘着五彩缤纷的特殊图案,既增强人物感染力和戏剧效果,又平添了难以言说的舞台美,这就是享誉中外的戏曲脸谱。今天我们连线的嘉宾是著名的戏曲脸谱研究专家田有亮老师,他也是著名戏曲理论专家翁偶虹先生的弟子。说到脸谱的运用,在现代设计上经常能看到它的身影, 2019年男篮世界杯官方会徽中就采用了一些脸谱的元素。

  • 2019-08-27

    中西交融的少数民族四声部合唱——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孙晨荟

    幽静深邃的峡谷,奔腾咆哮的怒江,每到礼拜天,四声部傈僳语赞美诗都会在这里唱响。他们身着民族服饰,面带微笑,用在世界乃至中国都鲜有人懂的民族语言傈僳语演唱西方的赞美诗,发自内心的倾情演绎、东方大峡谷的神秘色彩,让中外游客为之震撼,为之倾倒。本期《非常纪录》特别邀请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孙晨荟为我们讲述中西交融的少数民族四声部合唱。

  • 2019-08-20

    世界名画中的大航海——梁二平

    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作家、艺术评论家约翰.罗斯金曾说:“伟大国家的史记有三份:一是功绩史,二是文学史,三是艺术史。想对这个国家的历史融会贯通,三史缺一不可,但最值得信赖的是最后一部。”由著名海洋文化学者梁二平所写《世界名画中的大航海》为这话作了精彩注脚。“以画说史,以史论画”,书中120多幅与大航海相关的世界名画,串联起一部宏大而精彩的世界航海史。本期《非常纪录》特别连线采访梁老师,为您讲述世界名画中的大航海。

  • 2019-08-13

    海丝路上的戏曲传播——中国艺术研究院戏剧研究专家康海玲

    东南亚作为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是海外戏曲剧种最丰富、接受人群最多的地区之一,也是中华戏曲文化传播最广的域外之一。中国戏曲何以能够长期流传于东南亚地区并在当地生根发展?本期《非常纪录》特别邀请中国艺术研究院戏剧研究专家康海玲为我们讲述海上丝路上的戏曲传播。

  • 2019-08-13

    雄浑开张,与时代气象同步——中国书法家协会原副秘书长,联合国特聘书法教授张旭光

    中国书法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而且在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独放异采。建国70年来,中国书法蓬勃发展,涌现出一批书法艺术大家,令当今书坛大放异彩。本期《非常纪录》对话中国书法家协会原副秘书长,联合国特聘书法教授张旭光。

  • 2019-06-04

    那些与端午结缘的香草花木——史军

    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有趣的是,在多姿多彩的端午节习俗中,有好些习俗与花草相关:配香囊、插白艾、悬菖蒲等,这些植物都有哪些特性,又有什么故事?提起端午,同时让人想到的还有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及他所写的《离骚》,《离骚》中那些诗人喜爱的香草又是些什么植物?蕴藏着哪些含义?本期《非常纪录》特邀中科院植物学博士史军来说说关于端午节的那些花草植物及其背后的文化内涵。

  • 2019-05-17

    墨落处山河成形——青年书法家唐曼清

    她师从书画名家王学仲,书法作品曾蝉联两届日本美术节最高奖项。恩师这样评价她的书法:取法晋唐、下逮宋人,着力于清人书法。结字浑厚,有古意。本期非常纪录对话青年书法家唐曼清,聊聊她的笔墨书香。

  • 2019-05-15

    像孩童般充满对世界的好奇心——博物教育专家杨晔

    庄子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博物”的观念在中国古代其实出现很早,《尔雅》的一些篇章就有对于花草树木、虫鱼鸟兽等的解释。随着中国近代教育制度建立,“博物学”得以进入普通学堂,成为近代基础教育的一门正式科目。那么,究竟什么是博物学?复兴博物学的意义是什么?用什么方式传播博物学最有效?本期《非常纪录》特别邀请博物教育专家杨晔为我们分享他的体会。

  • 2019-05-14

    画家徐立新谈绘画艺术的融合与创新

    中国绘画艺术源远流长,在世界绘画艺术中占据独特位置。与西洋画重写实不同,传统的中国画讲究“气韵生动”、“以形写神”,主要表现“气韵”、“境界”。今天,全球化艺术形式碰撞、相融,在这一过程中,中国画可借鉴于西方画法的地方是什么?我们又如何运用东方思维谈论西方绘画?本期《非常纪录》特邀中国国画研究院副秘书长徐立新聊一聊绘画艺术的融合与创新。

  • 2019-05-14

    仰望中国星空——齐锐

    中国古代天文学是王权政治的基础,也是中国古代哲学观、宗教观、时空观等一系列观念的起源。而这样的一些观念,恰恰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从这个角度来说,中国古天文学其实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源,直到现在仍然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本期非常纪录特邀北京科研院副研究员、中国古代天文学研究专家齐锐分享他的时空观。

  • 2018-10-1620180831

    马未都:背负杀戮的收藏一文不值

    犀牛在地球上生存已经超过5千万年,是最古老的物种之一。犀牛面临的最主要威胁之一是为获取犀牛角而滋生的盗猎。过去40年里,犀牛种群数量整体下降超过九成。目前全世界仅存犀牛25000头。   2017年,野生救援公益大使、观复博物馆馆长、文化学者马未都开启了他的南非犀牛保护之旅。 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今天,《非常纪录》,我们跟随马未都走上南非这片大陆,走近我们的朋友——犀牛。

  • 2018-06-01201861

    《海国图志》一本书与中日师生易位(上)

    魏源,被称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第一人”。晚清洋务派趋之若鹜的“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也是魏源提出的。魏源不仅改变了中国,还改变了日本。他写的《海国图志》对日本的明治维新也产生过思想启蒙。《海国图志》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介绍西方各国的历史、地理、风土民情,以及对付这些西方列强的办法。中国以前没有这样的书,整个亚洲当时也没有。本期非常纪录,邀请社科院研究员马勇先生为我们讲述《海国图志》的故事。

  • 2018-06-01201861

    郑和与海上丝路

    600多年前一位来自中国的和平使者,带领千帆竞渡的船队,完成了一次次远航,传播了“以和为贵”“四海一家”的中华文明,成为西洋永不磨灭的风景,这就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航海家——郑和。那么,郑和究竟有着怎样的家世,当时的明王朝为何耗费巨资,让他七次远涉重洋?又为何独独派出一个太监担当如此紧要的出使重任,本期《非常纪录》特邀中国社科院边疆研究所吕文利研究员为您一一拨开历史迷雾,再现人类航海史上的雄壮一幕。

  • 2018-06-01201861

    志为海南修史书 伉俪学者传佳话(下)

    2018年4月,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之际,一部描写海南岛历史并总结历史经验的《海南通史》前五卷正式出版了。执笔撰写的周伟民、唐玲玲教授如今已是两鬓斑白的耄耋老人。从半百之年到年过八旬,这对伉俪学者终于了了心愿:修一部中国人自己写的海南岛史。本期《非常纪录》为您播出:志为海南修史书 伉俪学者传佳话。

  • 2018-06-01201861

    志为海南修史书 伉俪学者传佳话(上)

    2018年4月,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之际,一部描写海南岛历史并总结历史经验的《海南通史》前五卷正式出版了。执笔撰写的周伟民、唐玲玲教授如今已是两鬓斑白的耄耋老人。从半百之年到年过八旬,这对伉俪学者终于了了心愿:修一部中国人自己写的海南岛史。本期《非常纪录》为您播出:志为海南修史书 伉俪学者传佳话。

  • 2018-06-01201861

    《海国图志》一本书与中日师生易位(下)

    魏源,被称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第一人”。晚清洋务派趋之若鹜的“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也是魏源提出的。魏源不仅改变了中国,还改变了日本。他写的《海国图志》对日本的明治维新也产生过思想启蒙。《海国图志》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介绍西方各国的历史、地理、风土民情,以及对付这些西方列强的办法。中国以前没有这样的书,整个亚洲当时也没有。本期非常纪录,邀请社科院研究员马勇先生为我们讲述《海国图志》的故事。

  • 2018-06-01201861

    我的歌与我的国--著名歌唱家李谷一谈改革开放40周年(下)

    我的歌与我的国--著名歌唱家李谷一谈改革开放40周年

  • 2018-06-01201861

    我的歌与我的国--著名歌唱家李谷一谈改革开放40周年(上)

    我的歌与我的国--著名歌唱家李谷一谈改革开放40周年

  • 2018-06-01201861

    植物学博士有话说

    胡椒和花椒都是大众熟知的调味品,但是从它们背后折射出的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并不是所有人都知道。史军——一位有技术有情怀的植物学博士,在今天的《非常纪录》中将为我们讲述你所不知道的关于花椒和胡椒故事。

  • 2018-06-01201861

    历史上真实的空海和阿倍仲麻吕(下)

    《妖猫传》最近在大荧幕上热播,其中的主要人物是由日本来到大唐的空海和阿倍仲麻吕。影片中人物故事是虚构的,但两位人物确实真实存在,并对中日两国的文化交流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本期节目,邀请日本专家任春生,讲述历史上真实的空海和阿倍仲麻吕。

  • 2018-06-01201861

    你不知道的满族史(下)

    在中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中,诸如匈奴、突厥、鲜卑、契丹、女真、蒙古、满族等,都曾创建国家,但建立过中央王朝的唯有元朝和清朝。而无论从享国之日久、对中国影响之深巨来说,后者又超过了前者。本期非常纪录,我们邀请中国国家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刘小萌为我们讲述你不知道的满族史。

  • 2018-06-01201861

    还原一个真实的李鸿章(上)

    李鸿章是淮军、北洋水师的创始人和统帅、洋务运动的领袖、晚清重臣,建立了中国第一支西式海军北洋水师。他的一生中参与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包括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甲午战争等,代表清政府签订了《越南条约》《马关条约》《中法简明条约》《辛丑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 2018-06-01201861

    讲茶的年轻人—杨多杰(上)

    这个时代,说“茶“的人多了,但杨多杰绝对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存在。他”根红苗正“,硕士攻读历史文献学茶文献方向,师承多位高师;他是80年代出生的北京人,用新时代的传播方式把“茶”讲得有趣好玩,深入浅出;他没有坐而论道,讲茶,并不停留于文献,而是走遍全国产茶大区;。本期非常纪录,我们一起来听杨多杰的故事

  • 2018-06-01201861

    历史上真实的空海和阿倍仲麻吕(上)

    《妖猫传》最近在大荧幕上热播,其中的主要人物是由日本来到大唐的空海和阿倍仲麻吕。影片中人物故事是虚构的,但两位人物确实真实存在,并对中日两国的文化交流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本期节目,邀请日本专家任春生,讲述历史上真实的空海和阿倍仲麻吕。

  • 2018-06-01201861

    还原一个真实的李鸿章(下)

    李鸿章是淮军、北洋水师的创始人和统帅、洋务运动的领袖、晚清重臣,建立了中国第一支西式海军北洋水师。他的一生中参与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包括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甲午战争等,代表清政府签订了《越南条约》《马关条约》《中法简明条约》《辛丑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 2018-06-01201861

    讲茶的年轻人—杨多杰(下)

    这个时代,说“茶“的人多了,但杨多杰绝对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存在。他”根红苗正“,硕士攻读历史文献学茶文献方向,师承多位高师;他是80年代出生的北京人,用新时代的传播方式把“茶”讲得有趣好玩,深入浅出;他没有坐而论道,讲茶,并不停留于文献,而是走遍全国产茶大区;。本期非常纪录,我们一起来听杨多杰的故事。

  • 2018-05-302018528

    你不知道的满族史(上)

    在中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中,诸如匈奴、突厥、鲜卑、契丹、女真、蒙古、满族等,都曾创建国家,但建立过中央王朝的唯有元朝和清朝。而无论从享国之日久、对中国影响之深巨来说,后者又超过了前者。本期非常纪录,我们邀请中国国家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刘小萌为我们讲述你不知道的满族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