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澳门人的生活到底有哪些变化?
大三巴,见证了整个澳门的风风雨雨
时隔几十年后,再次远眺澳门的港口
2018年开通的港珠澳大桥
他们生活富足,早已不是1999年之前经济连续4年负增长、入境游客不足800万人次、失业率达6.4%的颓势。
白日的澳门车水马龙;入夜的澳门,是一份热气腾腾的宵夜小吃,是一幢讲述着历史记忆的古老骑楼,是一块块勾起人们向往之意的街巷名牌——古老与现代、中国与世界在这里交汇。
这就是澳门的独特气质。
健身的青年跑过涂鸦的墙面,中西文化交融的痕迹在这座小城中随处可见
老城夜宵排挡店内,店主在“厚德载富”的横匾下忙碌
夜色降临,行人穿行于骑楼门廊,这种一层经商、楼上居住的传统骑楼在中国东南沿海已流行数百年
老城区的葡国风味餐厅开始悬挂彩灯迎接节日
今天的澳门已经成为世界上最活跃的微型经济体之一。
2018年,澳门本地生产总值已从1999年的519亿澳门元增加至4447亿澳门元,人均GDP在世界名列前茅,入境总旅客超过3580万人次。
2019年发布的《全球经济自由度指数》报告显示,澳门在全球180个经济体中排名第三十四位,在亚太地区43个经济体中排名第九位。
随着经济发展,外来人口也在逐步增加。澳门城市大学副校长叶桂平介绍说:
“澳门外来人口,主要就是因为回归以后博彩业的开放,我们引进了很多来自东南亚的,或者来自世界各地的外来人口,包括葡萄牙人。很多葡萄牙裔的居民,看到澳门发展好了,他们也想回流。这些外来人口在澳门享受到发展中的福利,找到了工作机会,当然也想把生活过得更好,所以都在积极地融入,跟本地人融入。”
回归20年,澳门向世界展示了具有澳门特色的“一国两制”成功实践。2019年3月,澳门中华文化交流协会主办的“澳门新八景”评选出炉,西山望洋、双湖塔影、福隆新貌、桥牵三地等景色,取代了20世纪90年代选出的妈阁紫烟、三巴圣迹等“旧八景”。
11月底,澳门邮电局发行了8枚《澳门新八景》通用邮票,方寸之间,尽展澳门全新气象。
而对于在澳门生活了几十年的澳门城市大学副校长叶桂平来说,澳门,早已成为故乡。
叶桂平说:“我自己在澳门生活了这么长时间,我真的感觉到我们澳门人是比较热情好客的,从很早以前,我们就已经有这种价值观了。回归以来,我们都看到国家给我们一直以来的支持,因此,凡是有普通话问路的,或者是讲普通话的,我们都会想把我们一些新的成就给大家展示。”
2025-05-17 13:42:45
2025-05-16 18:55:52
2025-05-15 16:32:51
2025-05-15 14:38:12
2025-05-14 15:30:12
2025-05-14 12:59:08
2025-05-12 17:12:08
2025-05-10 12:03:25
2025-05-10 10:53:11
2025-05-09 19:2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