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越北部湾渔业资源联合增殖放流,昨天(16日)在广西东兴市北仑河口举行,共向北部湾放流水生生物约7477万尾。
此次放流包括黄鳍鲷、真鲷、黑鲷、红鳍笛鲷、赤点石斑鱼、中国鲎、马氏珠母贝、日本对虾、长毛对虾、拟穴青蟹共10种水生生物的苗种和亲本。
北部湾沿岸分布有500余种鱼类、40余种甲壳类及丰富的软体动物资源,是全球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20世纪末以来,北部湾生物多样性下降、渔业资源量衰减。
2017年起,中越双方连续8年在北部湾联合开展增殖放流,放流品种直接补充了近海资源,对海洋资源养护发挥了积极作用,根据监测,增殖回捕率保持在5%以上较高水平,沿湾优质水产品的渔获量同比提高10%以上。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研究员 孙典荣:虾类的效果特别明显,增殖回捕率达到了15.4%到39%的水平,根据沿岸渔民生产的效益来看,渔民对主要经济品种的捕获效率是提高了10%到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