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他们不敢正视历史?”“历史与国际法是否能够兼容?”“如何打破当下西方关于南海问题的虚假叙事体系?”
问得仔细,答得具体,聊得开放,这是记者在现场的最深感受。伴随着海南拂面而来的椰风,一场关于南海的对话把“历史”“主权”“合作”等抽象概念摆上桌面,讲得“明明白白”。
近日,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华语环球节目中心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研究院共同主办的“听海观潮”主题沙龙活动在总台三亚基地举行。总台“南海研究专家委员会”的4位中外专家,围绕南海历史、法理与区域合作进行深入交流,呼吁还原南海历史真相,增进地区互信与合作,构建南海新叙事。

正本清源:是谁不敢正视南海历史?
“1946年10月28日,四艘中国军舰在长江口完成集结,它们即将编队南下,开启一段载入史册的航程……”伴着南海的浪声,户外屏幕播放起总台南海之声特别策划制作的专题片《归途:西沙和南沙群岛收复记》。
挖掘、呈现、传播南海的历史,对于打破西方虚假叙事陷阱,有着重要意义。记者注意到,参会嘉宾对于南海历史问题的讨论“严谨且充实”,观点表达会伴随着大量史料引用以及清晰梳理的时间线。
中国外交部前边界与海洋事务代表周健认为,二战后,中国政府依据《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等一系列国际法文件恢复对台湾和南海诸岛行使主权,这是战后秩序的重要组成部分。
马来西亚学者张添财也就南海历史问题分享观点,“明朝郑和下西洋来到了马来西亚,带来的是两国之间的贸易与文化交流,但是葡萄牙殖民者却以武力掠夺了我们的主权和领土。”他认为,这两段历史之间的鲜明对比,也是西方国家不愿意谈论南海历史的原因。
黄岩岛主权明确:纷争背后谁在“拱火”?
关于黄岩岛,武汉大学中国边界与海洋研究院教授雷筱璐的发言引起了现场嘉宾共鸣。
雷筱璐表示,20世纪30年代,当时的中国政府已经成立了水陆地图审查委员会,对外公布了南海诸岛的地名、位置、中外名称的对照,其中就包括黄岩岛。新中国成立后,一直通过国内立法、行政设置、司法、执法和外交等方式行使黄岩岛主权。黄岩岛归属的历史经纬清清楚楚,无可辩驳。
黄岩岛是中国的固有领土,毋庸置疑。但为何菲律宾仍在不断围绕黄岩岛大做文章?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亚太安全与外交研究室主任张洁认为,2018年以后,南海问题的主要矛盾不在于主权争端,而是中美博弈,是美国试图利用南海问题遏制中国。近期的“马尼拉南海对话会”是由很多所谓的基金会支持举办,这些“金主”资助的背后其实是美国操控菲律宾的手段。当然,多数东南亚国家也很担心菲律宾会成为美国在南海地区的代理人或者“马前卒”,让整个地区不稳定因素增多,陷入冲突和动荡。

谈及南海未来合作:锚点在哪里?
记者留意到,“环境问题”以及“气候变化”成为本次沙龙中谈及未来合作时高频出现的“热词”。
张洁表示,“目前,东盟国家谈得最多的是非传统安全合作,包括气候变化、海洋救灾等。东南亚地区真正影响国家安全的是非传统安全问题,不是领土问题。”
张添财认为,东南亚国家需要合作,不要把过多精力放在领土争端上。东南亚国家应该搞清楚什么是最重要的问题,当前气候变化问题是最急迫的挑战,这将影响到普通民众的生活。
在交流中,与会专家纷纷为中国新建黄岩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点赞,认为这是中国体现责任担当,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
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海洋生态系统之一,南海正面临着一系列严峻且复杂的生态挑战,但当纷争占据人们的视线,真正亟待解决的问题却不被看见。要让南海的故事回归和平、稳定与合作的新叙事,通过合作共同面对生态环境的挑战,是必须迈出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