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举行的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南海主题分论坛上,来自地区内外关注南海问题和区域海洋合作与治理的专家学者和政府官员就“南海可持续发展的新愿景与新路径”展开深入研讨。
南海可持续发展有赖于制度保障
中国外交部边界与海洋事务代表檀勍生在主旨演讲中表示,实现南海可持续发展,需要可持续的和平、合作和制度保障。《南海各方行为宣言》是各方签署的关于南海问题的首份政治文件。《宣言》的签署和落实保障了南海地区20年的和平、合作和发展繁荣。当前,中国和东盟国家正在积极推进“南海行为准则”磋商,目前案文“二读”不断取得进展。他指出,着眼未来,管控分歧是南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对话合作是南海可持续发展的不二选择;共同治理是南海可持续发展的努力方向。
印尼致力推进“准则”磋商进程
印尼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共同创始人尤素夫•瓦南迪表示,印尼将继续努力推进“准则”磋商进程。他指出,“准则”磋商应考虑多重因素,如果争议问题的影响持续显现,对话和讨论应成为有关各方沟通的支柱。此外,他强调,南海争议在政治安全层面非常敏感,在推进“准则”磋商进程的同时,也必须关注能够增进各方信任和低敏感领域合作的解决方案,各方也必须在环境、渔业等其他合作问题上做出努力。
区域海洋环境治理与合作迫在眉睫
中国南海研究院院长王胜表示,近年来渔业资源过度开发、生物多样性退化、生态环境污染等给南海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巨大压力,开展区域海洋环境治理与合作迫在眉睫。从本地区各国的意愿看,大家都主张合作而不是对抗,要求对话反对冲突,这也是当今全球海洋事业发展的主旋律。我们期待中国与东盟有关国家相向而行、携手共进,加快推动落实海上务实合作,尽早达成“南海行为准则”。
中国-东盟需以新思路推进南海合作
中国—东南亚南海研究中心理事会主席、中国南海研究院创始院长吴士存指出,当前南海形势虽然总体稳定可控,《宣言》框架下的海上合作和“准则”磋商正在有序推进之中,中国与东盟国家应以《宣言》签署20周年为契机,总结经验和汲取教训,以“凝聚共识、增进互信”为起点,以“新思维、新路径”为抓手,以“合作共赢”为导向,在南海区域海洋合作与治理上书写新的篇章。
南海沿岸国应共同反对美国军事介入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教授郑永年认为,解决南海问题需要大环境,过去四十年,南海是最稳定和平、发展最快的地区,但美国想把世界搞成两极化的冷战思维,对亚洲产生严重负面影响。亚洲国家有着共同的发展经验,应当掌握自己的命运。南海是一个开放的海域,但沿岸国应该共同反对美国的军事介入。
南海各方应拓宽合作领域
新加坡国际事务研究所研究员胡逸山认为,多年来东盟国家和中国探索了在南海开展和平繁荣合作的各种选择。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尽管各利益攸关方之间的互动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但随着该地区国家遭遇严重的社会经济放缓,这一问题再次变得紧迫。南海利益攸关各方可以在提高公众意识、教育、旅游、创业和可持续合作等方面加强合作。
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南海主题分论坛自2014年创立以来,迄今已成功举办七届,成为地区内外关注南海问题和区域海洋合作与治理的专家学者、媒体、企业及政府官员的高规格、机制化的多边对话交流平台。论坛的宗旨是为各方凝聚共识、增进互信、推动合作、谋求南海的长治久安贡献智慧。
2023-09-12 11:49:46
2023-09-08 12:30:28
2023-08-31 18:03:51
2023-08-30 10:45:59
2023-08-23 17:18:34
2023-08-22 18:04:39
2023-08-17 11:52:56
2023-08-16 11:08:48
2023-08-03 19:26:37
2023-07-21 11:2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