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2023年4月20日,菲律宾马尼拉,圣胡安河上随处可见塑料垃圾。
近日,菲律宾环境团体发布的2024年马尼拉湾海洋垃圾监测报告显示,在该湾沿岸采集的垃圾中,硬质塑料和薄膜塑料占比高达 91%。尽管2023至2024年间海洋垃圾的总体量减少了36%,重量下降了42%,但雨季期间垃圾数量仍较干季激增16%,表明塑料污染问题依然严重。
当地时间2025年6月3日,菲律宾马尼拉湾沿岸,一名船夫在垃圾遍布的海岸线上划上一只木船。
当地时间2025年6月3日,菲律宾马尼拉湾沿岸,一名船夫在垃圾堆满的海岸线上划船。
当地时间2025年6月3日,菲律宾马尼拉湾海岸,一名村民在垃圾遍布的海岸线上取水。
巴石河等流经马尼拉的主要河流是塑料垃圾的主要来源。根据联合早报报道,巴石河已被列为全球塑料最严重污染河流之一,其污染物整体流入马尼拉湾的趋势持续恶化。环保组织指出,该地区的“一次性塑料使用”普遍,不仅造成大量塑料废弃物进入海洋,也破坏滨海生态系统。
在奎松市的一个菜市场上,用塑料包装的不同商品在出售。
一名“河流战士”在圣胡安河收集塑料垃圾。
早在2023年牛津大学发布的《我们的世界数据》报告中显示,菲律宾是世界上最大的海洋污染者,在全球来自亚洲河流的海洋塑料中,菲律宾贡献了三分之一。贫困导致菲律宾成为“小袋经济”,每天消耗1.63亿个小塑料袋,加剧了该地区的海洋塑料污染。垃圾堆积在陆地上,堵塞海岸线并流入海洋,甚至流向全球偏远的角落。
当地时间2023年4月15日,加洛坎市,一条小溪被塑料垃圾堵塞。
尽管近年来菲律宾各地开展清理工作,包括地方政府雇佣护河员在河岸巡逻,但成效有限,马尼拉湾海滨仍长期受塑料垃圾侵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