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丝业从业者在煮蚕茧。
在越南南定省南鄞区Co Chat村内,有一座传承逾世纪的家庭蚕丝工坊,正以最原始的工序,守护着蚕丝纺制的匠心传统。
蚕丝业从业者在晾晒蚕丝。
蚕丝业从业者在晾晒蚕丝。
Co Chat村素有“南定丝线之源”之称。早在法国殖民统治时期,尽管社会动荡不安,该村仍凭借世代相传的蚕丝技艺,在本地建立起较为成熟的丝绸生产体系。到20世纪40年代,村里织工Pham Ruan曾在河内传统集会上斩获大奖,彰显Co Chat蚕丝品质。时至今日,村中耄耋老者仍坚持手工抽丝,而青年手中则多是现代设备。
56岁的蚕丝工匠在取蚕丝。
蚕丝业从业者在抽蚕丝。
蚕丝业从业者在抽蚕丝。
目前,村中仍有数百户家庭依靠蚕丝维持生计。一个工人每天可处理约30公斤蚕茧,这些丝线通过合作社统一收购,加工后销往老挝、泰国、中国等国家。
蚕丝业从业者在分离蚕茧。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越来越多年轻人外出务工,传统手工艺面临传承困境。Co Chat村如今从事抽丝纺线的一线工匠多数已年过六旬,年轻一代更倾向于使用机械设备提高效率,传统纯手工工艺的延续面临挑战。
蚕丝业从业者在煮蚕茧。
为此,当地政府联合村中丝线合作社启动了“Co Chat Silk”集体商标注册和推广计划,希望通过品牌化和标准化手段提升产业附加值,吸引更多年轻人返乡参与其中。这一计划不仅包括产品包装和市场推广,还涵盖生产流程规范、质量控制体系以及知识产权保护等多个方面。
在Co Chat村,从一粒蚕茧到一缕丝线,需要经历长达一个月的细致工序。这种从土地、蚕房、锅台到晾晒架的全链条手工技艺,是越南乡村文化与生计智慧的真实写照。在保留传统温度的同时拥抱现代市场,Co Chat正以其静水深流的姿态,继续书写蚕丝村落的百年传承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