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泰国国家剧院的舞台上,金饰面具熠熠生辉,鼓乐深沉交织。舞者以精准的举止传递着浩瀚史诗——全程没有一句台词,百年未变一出剧本。这便是孔剧(Khon),一门以“无言”方式演绎世代相传的古老剧种,也是泰国最引人入胜的文化奇观。
孔剧表演
孔剧起源于大城王朝时期,最初仅供皇室观赏。它始终演绎同一部史诗——印度《罗摩衍那》(泰语称《拉玛坚》),讲述神、英雄与恶魔的善恶对决。演员身穿华服、戴面具,以高度程式化的动作与武术传递剧情。
孔剧表演时,演员佩戴的面具
最令人惊叹的是,孔剧演员自始至终保持沉默。所有叙事与对白完全依靠后台旁白的吟唱和乐队完成,形成“声与舞分离”的独特形态。这种形式在世界戏剧中极为罕见,也使孔剧更像一场庄严的宫廷仪典,每一动作皆富含象征意义。
过去,孔剧长期作为宫廷文化的象征,深居宫墙之内,外人难睹其容。直至20世纪中期,泰国政府才推动它走向公众,并纳入学校课程。2018年,孔剧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获得国际瞩目。
2006年泰国国家剧院在法国凡尔赛宫表演假面舞剧“孔剧”
如今,孔剧不仅在国内复兴,更成为泰国文化外交的重要名片。2025年初,泰国艺术团携孔剧赴印度演出,以这部两国共有的史诗促进文化交流,引起广泛反响。
在曼谷的一家剧院,每日上演的孔剧更是成为游客的必看项目。剧院可容纳约600名观众,每天三场累计吸引1500至1800名本地与国际游客走进孔剧世界。为了让不同文化背景的观众理解剧情,剧院还在演出中加入字幕和多媒体投影,传统艺术因此焕发新魅力。
孔剧的独特,不仅在于演员“只舞不言”,还在于它数百年坚持同一剧目——《拉玛坚》,世代舞者反复演绎相同片段,几乎毫无更改。相比其他传统戏剧如印度卡塔卡利、印尼皮影戏或日本能剧——它们或允许演员发声,或兼容新编内容——孔剧却将“不变”视为传承的核心,把仪式、信仰与国家叙事凝固于舞台。
正因这种近乎执着的传统延续,孔剧成为泰国文化身份中最醒目的象征。无论在国家剧院,还是世界舞台,它始终以庄严而灵动的无声语言,向世界传递着泰国独有的精神与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