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之声
Search
English
周一至周六 19:00-20:00
平常记录
平常生活,亦有光芒——《平常记录》是南海之声一档资深的历史人文类节目,旨在“发现历史、照亮未来”。节目内容以中国近、当代史为主,兼顾当下中国人的生活,小故事、大背景,人文角度,真实客观地呈近代以来的中国社会,讲述地道,制作精良。
单集
“中远之星”船长王广奇:我是闽台轮渡人(下)
本期节目专访“中远之星”船长王广奇
2022-10-21
“中远之星”船长王广奇:我是闽台轮渡人(上)
本期节目采访“中远之星”船长王广奇
2022-10-21
走进多彩神秘的水母世界(下)
连线厦门大学副教授、水母研究专家郑连明博士
2022-09-21
走进多彩神秘的水母世界(上)
专访厦门大学副教授、水母研究专家郑连明博士
2022-09-21
堪培拉,异乡人的中秋家宴
独立客家文化人蔡帧绮5年前和先生来到堪培拉,每到中秋她总要自制月饼、烧一桌客家菜肴以解乡愁。今年中秋,她的母亲因为疫情滞留在堪培拉,她们一家人得以过个团圆的节日,本期节目连线蔡帧绮,聊聊华人社圈在澳大利亚是怎么过中秋节的,她们家中秋家宴里的传统客家风味。
2022-09-08
沈晓鸣:用二十四节气讲海洋故事
本期节目连线采访大鹏半岛海洋图书馆馆长沈晓鸣,听他讲海洋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2022-08-22
许路的造舟记:复刻东方木帆船的苦与乐
十几年前他将船舶实验考古学方法引进国内,他的团队先后成功复原过两艘古船样本:“太平公主号”和“南台II号”。十几年后,他将这些关于传统木帆船、关于航行的梦想呈现在《造舟记》中,让读者得以一窥近现代中国海洋生活的鲜活画卷。
2022-08-17
追忆红色史迹:中国共产党在这里酝酿建立(下)
专访上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李瑊教授
2022-06-30
追忆红色史迹:中国共产党在这里酝酿建立(上)
专访上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李瑊教授
2022-06-30
追忆红色史迹:中国共青团从这里启航(下)
本期节目连线上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上海渔阳里历史文化研究会会长李瑊
2022-05-05
追忆红色史迹:中国共青团从这里启航(上)
本期节目连线上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上海渔阳里历史文化研究会会长李瑊
2022-05-05
破冰前行 开赴极地:冰丝路开拓先锋赵强(下)
专访冰丝路开拓先锋赵强
2022-03-11
破冰前行 开赴极地:冰丝路开拓先锋赵强(上)
专访冰丝路开拓先锋赵强
2022-03-11
破冰前行 开赴极地:“雪龙2”号驾驶员周建文(下)
专访“雪龙2”号驾驶员
2022-02-28
破冰前行 开赴极地:“雪龙2”号驾驶员周建文(上)
专访“雪龙2”号驾驶员周建文
2022-02-28
破冰前行 开赴极地:“船长教授”邵哲平(下)
专访邵哲平船长
2022-02-21
破冰前行 开赴极地:“船长教授”邵哲平(上)
专访邵哲平船长
2022-02-21
追忆红色史迹:叶坪,见证我军第一次阅兵
本期节目,连线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纪念馆馆长杨丽珊
2022-07-26
他们用风帆丈量世界(四)
本期请听“大副”张年初的分享
2022-07-15
他们用风帆丈量世界(三)
本期请听“大副”张年初的分享
2022-07-15
他们用风帆丈量世界(二)
本期节目连线参与TAYANA号帆船跨洋航行的亲历者大连海事大学教授董华
2022-07-05
他们用风帆丈量世界(一)
驶帆绕东瀛、穿越白令海、北上阿拉斯加、亲临北纬60度冰川、横跨阿拉斯加湾、穿过巴拿马运河、征帆加勒比,历经236个日夜,1.5万海里航程,一艘帆船、三四个志趣相投的挚友,他们完成了横渡太平洋的壮举。本系列节目连线参与TAYANA号帆船跨洋航行的亲历者们。
2022-07-05
《为什么是中国》第二十三集
《为什么是中国》第二十三集:回顾民族的救亡与复兴之路,无限感慨。我们曾经是奴隶,否则不会有1840—1949的百年沉沦;我们也拥有英雄,否则不会有1949—2049的百年复兴。从1840年到2049年这两百多年中,民族的命运已经发生了并且正在发生着何等波澜壮阔的变化,这一伟大变化又是多少代人流血牺牲奋斗的结果!今天,当我们在追求“两个一百年”崇高愿景的时候,我们的思维、认识和理论,必须跟上这一波澜壮阔的实路。
2022-07-04
《为什么是中国》第二十二集
《为什么是中国》第二十二集:“中国经济是一片大海”2018年11月5日,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开幕式上,中国国家主席说:“中国经济是一片大海,而不是一个小池塘。大海有风平浪静之时,也有风狂雨骤之时。没有狂风骤雨,那就不是大海了。狂风骤雨可以掀翻小池塘,但不能掀翻大海。经历了无数次狂风骤雨,大海依旧在那儿!经历了五千多年的艰难困苦,中国依旧在这儿!面向未来,中国将永远在这儿!”
2022-07-04
《为什么是中国》第二十一集
《为什么是中国》第二十一集:“人才兴国”如今,不但是在东部沿海地区,在祖国西部的大漠深处,也有一些中国一流大学的毕业生,在这种人迹罕至的地方研制新型装备,为民族的机体增补钙质!这就是今天的中国。不管是在新疆、西藏,还是在南海,都强烈感受到国家健康力量的成长。总有这样一批人,在踏踏实实为民族的利益奋斗。
2022-07-04
《为什么是中国》第二十集
《为什么是中国》第二十集:“发扬创新的优良传统建军” 中国正在高质量发展,我们正在从事前人没有从事过的伟业。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职责、使命、发展思路、能力需求、行动范围、运用方式都在发生重大变化。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继承和发扬军事创新这个优良传统,努力建立一整套适应信息化战争和履行使命要求的新的军事理论、体制编制、装备体系、战略战术、管理模式。
2022-07-04
《为什么是中国》第十九集
《为什么是中国》第十九集:“培养新一代中国军人”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要着力培养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格的新一代革命军人。什么叫有灵魂?什么叫有本事?什么叫有血性?什么叫有品格?军人之于国家的意义到底是什么?军队养于国家到底干什么?就六个字:能打仗、打胜仗。国家设立军队最根本是在此。
2022-07-04
《为什么是中国》第十八集
《为什么是中国》第十八集:“安全有大小,能力分高低”。随着中国国力增强,经济、国防力量各方面都有显著增长,欧美强国乃至不少亚太国家,都将崛起的中国视作威胁。在这个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中,如何有效应对挑战,实现发展,完成“两个一百年”使命,是21世纪我们必须完成的艰巨任务。
2022-07-04
《为什么是中国》第十七集
《为什么是中国》第十七集:“利益观、观利益”。真正的大国必须维护国家利益。纷繁复杂的国际形势,云谲波诡的周边环境,风云变幻的中美关系,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是机遇,也是挑战。让民族终于在政治上摆脱了颓势。跨过鸭绿江,让民族在军事上摆脱了败势。改革开放,让民族在经济上扭转了劣势。
2022-07-04
《为什么是中国》第十六集
《为什么是中国》第十六集:“利益——中国崛起征途中的博弈较量”。中国要做负责任的大国,怎么负责任?就如一个家庭,修一扇防盗门不让别人进来就可以了,只管家里的事,门外别人打得头破血流,我都不管。现在不行了,不光管家里的,还要打开防盗门走出去,在门前打架不允许,在楼道里打架不允许,在社区打架不允许,要走出去对社区负责了。所以我国要建海外军事基地,这不是扩张,而是中国要履行国际义务,要与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大国地位相符。
2022-07-04
《为什么是中国》第十五集
《为什么是中国》第十五集:“跨过鸭绿江”。美国军事史专家沃尔特·赫尔姆斯在其著作《朝鲜战争中的美国陆军》中写道:“从中国人在整个朝鲜战争期间显示出来的强大攻势和防御能力之中,美国及其盟国再清楚不过地看出,共产党中国已经成为一个可怕的对手。它再也不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那个软弱无能的国家了。”从历史长河中看,中国人走向民族复兴是从跨过鸭绿江那一刻开始的。敢于和世界上最强的国家较量,还能战而胜之,成为长期被视为“东亚病夫”的这个民族走向民族复兴的关键心理支撑点。
2022-07-04
《为什么是中国》第十四集
《为什么是中国》第十四集:抗日曾经一盘散沙的民族,在这场或者胜利或者灭亡的殊死战斗中,凤凰涅槃般地觉醒、再生。这种觉醒与再生鲜明地表现在日本帝国主义面对的不再是一个软弱犹豫的国民党,而是整个民族。所以,抗日战争的胜利是民族总体的胜利、共同的胜利。真正挽救中国人的,是觉醒的中国人自身。
2022-07-04
《为什么是中国》第十三集
《为什么是中国》第十三集:神话与史话:从惨败走向胜利 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与非凡,毛泽东作为这个党的领袖的伟大与非凡,并不在于是否能够发出神一般的预言,而在于始终保持一种珍贵的历史自觉,既能对历史运行规律进行深刻领悟,又能对社会发展前景主动营造,既能够迅速修正自己的失误,又能迅速采纳别人的正确意见,自觉把实事求是作为共产党人最富生机和最为鲜活的灵魂,从而掌握了战无不胜的精神力量和精神武器。
2022-07-04
《为什么是中国》第十二集
《为什么是中国》第十二集:一个1921年成立的政党,一支1927年创建的军队,二十多年的时间里,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失败到胜利,最终夺取全国政权。而对手掌握全国资源,掌握国外援助,掌握一切执政者所能掌握的优势,竟然在二十多年里全盘崩溃,灰飞烟灭。这个党和军队的力量的真谛在哪里?
2022-07-04
《为什么是中国》第十一集
《为什么是中国》第十一集:共产党人是苍穹之上的星光,是大地深处的岩浆,势可燎原,照彻未来。越曲折,越奔流。越苦难,越辉煌。从失败走向胜利,以智勇缔造奇迹。
2022-07-04
《为什么是中国》第十集
《为什么是中国》第十集:重生——抗战胜利的能量密码(下) 生死存亡之战,民族重塑之机。近代以来,抗日战争历时最久、规模最大、受损最重、牺牲最烈。英雄战场喋血,民众觉悟唤醒,曾经一盘散沙的中国,终于凝聚成一个坚强的共同体。
2022-07-04
《为什么是中国》第九集
《为什么是中国》第九集:重生——抗战胜利的能量密码(上)生死存亡之战,民族重塑之机。近代以来,抗日战争历时最久、规模最大、受损最重、牺牲最烈。英雄战场喋血,民众觉悟唤醒,曾经一盘散沙的中国,终于凝聚成一个坚强的共同体。
2022-07-04
《为什么是中国》第八集
《为什么是中国》第八集:历史的前进极其艰难曲折。1934年10月10日,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从瑞金出发,率领主力红军五个军团和中央、军委机关直属部队编成的两个纵队,开始向湘西突围,即后来所说的战略转移。谁也不知道一旦迈出第一步,就要走上二万五千里。
2022-07-04
《为什么是中国》第七集
《为什么是中国》第七集:还没上井冈山,毛泽东就把部队编成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一团,就剩这么点人,毛泽东还办教导队,还说“你们要好好学习,你们将来都要干大事”。这就是共产党的抱负。从可知到未知的距离,没有红地毯,没有人剪彩喝彩,有的是不尽的流血牺牲和叛卖,有的是万水千山的阻隔和枪林弹雨的屏障。
2022-07-04
《为什么是中国》第六集
《为什么是中国》第六集:谁能担当民族救亡之责?(下)百年中国的政治舞台,各种力量熙熙攘攘,来来往往,都不乏机会走到台前表演一番,但大浪淘沙,砥柱恒存,于无穷无尽的灾难中走出了中国共产党人。
2022-07-04
《为什么是中国》第五集
《为什么是中国》第五集:谁能担当民族救亡之责?(上)辛亥革命诞生了历史上第一个现代国家——民国。可民国建立之后,民族的灾难依然没有终止。李大钊在《大哀篇》中说:革命之前,有一个皇帝;革命之后,一省一个“土皇帝”。城头变换大王旗,军阀混战,生灵涂炭。
2022-07-04
《为什么是中国》第四集
《为什么是中国》第四集:一盘撒沙的旧中国,中国共产党人挺身而出(下) “只要少数之中的少数,优秀里面的优秀,不肯坐以待毙,这个民族就总有希望。”杨靖宇就是这样少数中的少数,中国共产党人也是这样少数中的少数。就是这些人用他们的脊梁,硬是扛起了整个民族的希望。
2022-07-04
《为什么是中国》第三集
《为什么是中国》第三集:一盘撒沙的旧中国,中国共产党人挺身而出(上) “只要少数之中的少数,优秀里面的优秀,不肯坐以待毙,这个民族就总有希望。”杨靖宇就是这样少数中的少数,中国共产党人也是这样少数中的少数。就是这些人用他们的脊梁,硬是扛起了整个民族的希望。
2022-07-04
《为什么是中国》第二集
《为什么是中国》第二集:看似强大的军队不敌歌舞升平的侵蚀。晚清从1861年决定投巨资向英国购买一支新式舰队装备起,到北洋舰队成军的27年时间内,为建设海军到底耗去了多少银两,至今无法精确统计。对一个既无明确的用款计划又无严密的收支审计的封建王朝来说,这是一笔太难弄清的糊涂账。但其投入无疑是巨大的。
2022-07-04
《为什么是中国》第一集
金一南全新著作《为什么是中国》第一集:敢于宣战的朝廷无奈难以为继的帝国。在从安宁迅速转向灾难的过程中,不仅仅侵略成性、掠夺成性、喋血成性的帝国主义是推手,我们长期沉湎于安逸稳定而对风险与变局一片茫然的精神状态、对对手缺点分析详尽而对对手优点一无所知的思维习性、以眼前享乐和手中权势为主要追求而不管明天血雨腥风的利益格局,同样是灾难的来源。
2022-07-01
海洋民族弹拨的古老乐器——独弦琴(下)
京族三岛,与越南仅一水之隔,生活着中国唯一的海洋民族——京族。独弦琴是京族古老的民间竹制乐器,在中越两国音乐文化交流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期《平常记录》特别专访广西艺术学院吴宁华教授及独弦琴非遗传承人韦庆炳,赏析京族独弦琴独特的音乐魅力。
2021-07-31
海洋民族弹拨的古老乐器——独弦琴(上)
京族三岛,与越南仅一水之隔,生活着中国唯一的海洋民族——京族。独弦琴是京族古老的民间竹制乐器,在中越两国音乐文化交流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期《平常记录》特别专访广西艺术学院吴宁华教授及独弦琴非遗传承人韦庆炳,赏析京族独弦琴独特的音乐魅力。
2021-07-31
韵味“甘美兰”:印尼音乐的经典表达
专访广西艺术学院外籍教师兰迪,了解印尼甘美兰音乐特色、中印尼音乐文化交流及中国-东盟音乐周的情况。
2021-08-25
李林:这是一首广西民歌韵味的泰国音乐
专访广西艺术学院副教授李林,他是泰国乌隆他尼皇家师范大学泰乐教师斯拉帕柴招收的第一位外国学生,曾全程参与由斯拉帕柴主导的所有泰乐课程。
2021-08-31
“考古”为鉴,诉说中国与东盟的文化渊源
本期节目,采访广西民族大学教授熊昭明,以史为鉴,了解中国与东盟国家的文化渊源。
2021-10-03
听光影中的红色印迹:民族团结开新花
经典红色电影《五朵金花》、《冰山上的来客》
2021-10-14
建党百年:彼岸就是希望(下)
王以京,中共党员,1976年进入上海远洋运输公司,在海上航行40年。任船长20余年间,他被数次外派,走环球跨洋航线,航迹遍及世界大多数港口。建党百年之际,《平常记录》特别连线《大海,成就梦想》作者,王以京船长。
2021-06-24
建党百年:彼岸就是希望(上)
王以京,中共党员,1976年进入上海远洋运输公司,在海上航行40年。任船长20余年间,他被数次外派,走环球跨洋航线,航迹遍及世界大多数港口。建党百年之际,《平常记录》特别连线《大海,成就梦想》作者,王以京船长。
2021-06-24
听光影中的红色印迹:为国出征 勇攀高峰
经典红色电影:《女篮5号》、《攀登者》
2021-10-14
听光影中的红色印迹:我和我的祖国
用一部电影来展现新中国70年波澜壮阔的历史,这确实是道难题。《我和我的祖国》选择用最接地气的方式“走群众路线”,用小切口和小人物的悲喜来展现大历史。
2021-10-03
南海播客
ON AIR
NEXT
14,15
8
Music Matters
主流趣味和独立审美,与众不同的先锋音乐。
节目单
ON AIR
NEXT
16
8
南海旅行家
无论脚步停留何处,总有一抹风景点亮你的足迹。
节目单
ON AIR
NEXT
17
8
行走自贸港
见证中国开放力量!
节目单
ON AIR
NEXT
18
8
南海圆桌派
分享南海每一刻。
节目单
ON AIR
NEXT
19
7
平常记录
平常生活亦有光芒。
节目单
ON AIR
NEXT
20,21
8
酷乐空间
最酷、最具个性的音乐选择。
节目单
ON AIR
NEXT
22
8
南海轻阅读
读到之处,悦在其中。
节目单
ON AIR
NEXT
8,9,10
1,2,3,4,5
Music Matters
主流趣味和独立审美,与众不同的先锋音乐。
节目单
ON AIR
NEXT
11
8
南海轻阅读
读到之处,悦在其中。
节目单
ON AIR
NEXT
23
8
岛屿不寂寞
岛屿不寂寞,至少还有我。
节目单
ON AIR
NEXT
0
8
南海旅行家
节目单
ON AIR
NEXT
12
8
中国新闻
全球新闻中国播报!
节目单
ON AIR
NEXT
19
9
听见
听见别人的故事,丰富自己的见解。
节目单
ON AIR
NEXT
13
0,6
岁月留声
岁月流声,每一首歌都是一个娓娓道来的故事。
节目单
ON AIR
NEXT
13
1,2,3,4,5
圆桌议事
脱口秀里侃谈趣闻乐事,中外视角解读热点话题。
节目单
ON AIR
NEXT
8,9,10
9
古典星期天
享誉全球的古典音乐,耳熟能详的中国传统音乐,优美地道的英式英语,原汁原味的高品位音乐享受。
节目单
ON AIR
NEXT
8,9,10
10
古典言色
古典的言色,为您打开音乐的历史之门、进步之门、情感之门。
节目单
ON AIR
NEXT
7
8
行走自贸港
见证中国开放力量!
节目单
ON AIR
NEXT
6
8
慢速英语 & 美文阅读
节目单
ON AIR
NEXT
3,4,5
8
Music Matters
主流趣味和独立审美,与众不同的先锋音乐。
节目单
ON AIR
NEXT
2
9
听见
听见别人的故事,丰富自己的见解。
节目单
ON AIR
NEXT
2
7
平常记录
节目单
ON AIR
NEXT
1
8
南海圆桌派
分享南海每一刻。
节目单
早安南海
00:00:00
/
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