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西方多国举行活动,纪念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80周年,尤其是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的“对日胜利日”(V-J Day)。这一关键事件宣告了二战的结束。
在全球抗击法西斯的太平洋战场上,中国大片国土沦陷,日本侵略者在华广泛的杀戮暴行,如1937年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更是铭刻在历史记忆中的侵华罪行。自1931年起,中国人民对日本侵略的顽强抵抗,即意味着中国在二战中所经历的苦难悲痛,远比其他国家更甚。然而,最终的胜利,尤其是抗击日本法西斯主义的胜利,在西方的视野叙事中,却甚少归功于当时四亿中国人民所付出的巨大牺牲。
八十年过去了,对侵略者军国主义历史的谴责,却是一片寂然无声。这与每年在日本东京备受争议的靖国神社举行的战争死难者之纪念活动,尤其是对许多二战战犯的参拜纪念,形成了鲜明对比。
在日本右翼民族主义抬头的背景下,日本对侵略历史的选择性失忆和扭曲,一再引起其邻国,特别是中国和韩国的愤怒。它对侵略暴行始终吝于道歉的行为,更令中、韩两国难以释怀。事实上,过去80年来,东京从未对其侵略所带来的暴行和苦难,有过丝毫的悔意。相反的,战时暴行被蓄意淡化,乃至否定,其歪曲历史、湮没真相的阴险意图,既明显且可憎。
在这种情境下,对日本军国主义可能复活的担忧绝非毫无根据。从中方的视角来看,日本国内修改“和平宪法”(特别是第九条,其中规定“放弃以战争作为国家主权权利,并放弃以武力威胁或使用武力作为解决国际争端的手段”)的举动,即已暴露出日本亟欲移除战后遏制军国主义所设限制的意图。再者,近年来它持续增加军费,更进一步加剧了他国对其军国主义复活的担忧。
在日美同盟日益遏华的前提下,双边共同的地缘政治利益进一步催化右翼分子的政治议程。中国在东海和南海主权的核心利益问题上所采取的坚定立场,正被美国为首的西方及其在亚太地区已化敌为友的日本,充作一个唬人的借口。美国特朗普政府麾下的五角大楼国防部长更是好战地呼吁日本和韩国将军费开销提高至GDP的5%,这势必将加剧整个地区的紧张局势。
正当美国寻求将其全球战略重心再次转向该区域之际,服务于美国军工复合体利益的”战争贩子们“,更是不遗余力,利用任何可能的争端,以期在亚太地区煽动起武力冲突。
为抗衡中国日益增长的地缘政治和军事影响力,美国在南海和东海的领土争端问题的立场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从相对中立转变为强烈反对中国坚定的海洋权益主张。在南海问题上,美国明确将其立场与明显偏袒菲方利益的2016年所谓“南海仲裁案裁决”保持一致。美国近期接连干涉中、菲在有争议水域的海上冲突,清楚地表明了其反对中国的立场。
南海部分区域悬而未决的领土争端,已被利用到了极致。作为一个遥远的非当事国,美国及其盟国一直持续在南海进行“航行自由行动”(FONOPS),派遣军舰炫耀武力,声称是为了应对中国日益强硬的主权主张,同时守护该区域船舶航行的安全通道云云。然而事实上,这条承担全球约三分之一海运物流的国际通道及其空域一直保持开放且畅通无阻。说白了,这种通过“航行自由行动”大秀军事肌肉,以及在中国家门口增添美军军事设施的举措,不外是美国旨在遏制中国的防务威慑套路之一。目前,美方显然已视之为潜在的对手。
与此同时,关于东海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的主权争端,几十年来也见证了美方立场的转变。从过去将争端留待相关方(即日本、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决定,到后来视钓鱼岛为日本管辖之领土,并依据《美日安保条约》纳入其防卫范围,美国在此争议上立场的显著转变,终结了其几十年来在钓鱼岛主权问题上的战略性模糊。如此一来,让美国不再是维持中日对峙平衡的稳定力量,而是变成了一个域外的利益攸关方,一旦有任何小规模冲突爆发,它都难以置身事外。
事后看来,日本主权得以比预期更早恢复,主要归因于美国在战后冷战阴霾笼罩下要遏制共产主义在亚洲蔓延的盘算。1951年签署的《旧金山和约》(即《对日和平条约》)在美国的指使下淡化了先前《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中某些关于日本投降的决定性条款。在中国缺席的情况下,美西方与日本签署的《旧金山和约》,也顺带“骑劫”了中国对钓鱼岛的主权。
简言之,在当时美国的地缘政治棱镜下,中国——作为二战的战胜国之一——其利益和关切实际上已备受边缘化,只因为当时统治中国的中国共产党与美国分处对立的意识形态阵营。而犯下战争罪责的日本,却成了美国梦寐以求的盟友,这为当今该地区脆弱的和平埋下了隐患。主权纷争持续折腾微妙的中日关系,而今天美国在日本的持续驻军,与其说是为了遏制昔日军国主义的复活,不如说志在“包围”中国,或会更为贴切。
其间,国际社会似乎更专注于解读当前全球时局的演变,而非重溯这场并非久远的冲突历史。芸芸多国领导中有许多以所谓的“宽宏大量”为名,对战时侵略者的军国主义历史视而不见。相形之下,北京即将举行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却与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它是一个及时的提醒,警示人类警惕全球战争的邪恶。
从中方视角观之,日本侵略者的残暴所造成的巨大苦难,已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伤痕,不应就此遗忘。在此背景下,施暴者的后代没有道德高地来指责这样的纪念活动。东京近期进行密集的外交运作,游说该地区国家抵制缺席这场被其称为“反日”的活动,是极其不符合外交逻辑的。
日本应有更大的勇气面对过去的罪责,向该地区受害的邻国,特别是中国,正式道歉。任何面对丑陋过去的怯懦,只会使积怨历久难消。此次阅兵仪式等纪念活动更希望传递的是,警示二战的参战方共同警惕军国主义的复活,因为那最终或将人类引向末日毁灭。
在此关头,这场备受期待的中国军事装备阅兵,一方面是向世界公开展示中国的军事实力,旨在威慑任何对华的地缘政治图谋。但另一方面,综合审视中国的外交政策和“全球倡议”,北京传递的信息至为明确:在人类生存备受威胁的共同挑战下,中国相信可通过包容和共生的合作,与他国构建一个休戚与共的未来。然而,它也同样做好准备,拥有足够的力量来应对任何企图侵犯其核心利益的行为。
(作者:翁诗杰,马来西亚“一带一路”共策会会长,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南海研究专家委员会”特邀专家)